Discuz!官方免费开源建站系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所有事物的背后一面(作者:俞茵)

[复制链接]
jiaoshijie 发表于 2008-9-13 1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得闲时,快速阅读了《魔鬼经济学》一书,其中一段话对我的启发较大,能够帮助我总结最近一个阶段的生活感触:“知道衡量什么,以及如何衡量,是理解现代生活的关键” ……

一. 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上个月,我们为一家日资企业搜寻、面试和甄选CMMI质量管理人员,筛选的简历、电话和一对一面试的人选不下百位,但真正能满足招聘企业需要的人不多(在此,我不详述原因)。
有三位候选人,他们曾在软件开发企业内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也具有或多或少的CMMI咨询工作经验,但其中两位在尝试过咨询企业的工作内容后,辞职不干了,而且其中一人在咨询公司工作的时间不足两个月,他们离职的原因是:经常出差,难以照顾家庭;工作太忙,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在企业内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感觉“天空特别小”,接触到的人和事都围绕着企业的business转,视野不够宽阔;去年一年,我有机会成为三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出差变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粗略算一下:一个月在路上、酒店里和客户企业内的时间多达12.76天,而且缺少了之前在企业工作的淡定感,总感觉有股力量在你后面推动着你,没有时间慢下来思考、总结……
      如果你有咨询公司的工作经验,你会发现:咨询顾问更多是负责向企业“推销”或者导入某个管理理论(模型、系统)和流程,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培训与指导,他们不需要以企业内的某个角色推进工作的具体实施与进行……也真是因为角色、工作目标和方式的差异,其中一位人选在企业内担当EPG主管时,没了方向:做咨询顾问时,他提供给客户的是CMMI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或者说是“解决方案”),客户可以全部或部分采纳,也可以不采纳,但最终咨询公司将会按照SEI颁布的规范在授证主任评估师的主持下予以评审,或通过或不予通过评审。因此,咨询顾问的角色可根据项目阶段简单归纳为:老师(初期导入体系),医生(结合企业现状,提供解决方案)和考官(最后,参与CMMI认证评审)。但作为企业一员,他的任务是在设定的期限内完成CMMI 某个级别的导入、推行和评审工作,包括负责过程域的编写工作、跟踪和维护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确实实有点像“内部警察”,吃力还不讨好(因为你不能让人偷赖走“边门或后门”)!
      但生活就是这样,你选择成为咨询顾问,那你就要忍受频繁出差的辛苦、驻场工作的寂寞和按项目获得报酬的不稳定感,可是你可以获得为人师表、受人尊敬的满足感……所以说,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

二.我想要的,也是我能够承受的
之前认识的一个私企老板,有着一个完美的梦想,为此投入了他积累近十年的家当八千多万人民币,但结果未能如愿,并且拖累他的家人不能过上稳定、富裕的生活——因为欠债累累,不得不远离家乡,还变卖了家里大多数值钱的东西……
私底下,我们总结到:不知道他这样的决定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圆一个梦?接近他的朋友说,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经济学的理论说到,资本是逐利的。大家都知道,2006年10月到现在,中国股市红红火火,只要你去年将你的闲钱投资在任何一个基金上,一年来,你可以轻轻松松地获得50%或更多的收益。如果是这样,他何必去投资那门陌生的生意,最终让自己血本无归!还是那句话,“知道衡量什么,以及如何衡量,是理解现代生活的关键”。
如果仅仅是为了圆梦,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其成本和底线,不值得将所有的家底都倾注上去,何况人生有很多梦;如果每个梦都这么昂贵,这还是人生(生活)吗?
还有一位朋友,因为多年来的工作都不顺利,他一直期望自己在股票或期货上的投资能力可以获得家人的认同;于是在今年5月前——股市蒸蒸日上时,他拼凑了几十万元投入在一支ST股票上,而且自信地选择了协议透支炒股的方式,结果530大跌让他不得不寻死觅活的,最后还是兄弟姐妹借钱帮他熬过了“强行平仓”的危机。可是,此兄依然没有吸取教训,在适逢中秋佳节的当口,他又开口向家人借钱投资做“月饼”生意,这次,他的家人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并忠告道:希望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事!……
力所能及,也就是衡量,衡量你自己能够承受的底线!

三.甄选,衡量的背后一面
在为非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招聘面试技巧培训时,我会腾出一个多小时来讲解“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决策差异。
一般来说,内部招聘的成功率较外部招聘的要高,因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交往,我们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潜力、工作能力和业绩,优劣势,个性和动力、价值观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外部招聘,某种程度上讲,与“博彩”相似,它需要你通过面试经验来预测和推断候选人的未来绩效,因此,大多数面试官认为相对保险的做法是:选择业内排位比较前的企业的雇员,或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或者是经过专业认证或通过资格考试的人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选人时,拥有比较“固定”的模式——500强企业+同岗位工作经验+专业/资格证书+恰当的行为表现。
也就是说,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的决策(衡量标准)过程完全不同。候选人的性格(更多是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过往经历(显形的信息——什么行业、是否知名的企业、有否国际专业证书、是否毕业于名校等),在对外、公开招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内招聘,你的过往工作业绩、发展潜力和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软硬性指标并重,事实多于预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如果你欠缺某个岗位的工作经验,又对某个岗位向往已久,那就留意和争取内部转岗机会吧!

某些时候,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我曾经对自己说:衡量一本书是否买对了,就看这本书能否让你有所感悟。这样看来,《魔鬼经济学》是本好书,它让我明白“知道衡量什么,以及如何衡量,是理解现代生活的关键”这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onglingjin 发表于 2008-9-13 17: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所能及,也就是衡量,衡量你自己能够承受的底线!” 很经典,也许很多人都会时常衡量种种,但殊不知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力所能及地去衡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jiaoshijie 发表于 2008-9-13 22: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好 就转来了 不过里面好文章还真不少 给大家分享下http://hrclub.51job.com/blog/1/19/archives/2007/309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毛爱大米 发表于 2008-9-14 07: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就是好为什么咱们说不出这么有才的话呢,因为人家是H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在兑现 发表于 2008-9-14 21: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量力而行是种学问,很多人都学不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uochuteng 发表于 2008-9-15 23: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每个人看这个书就能悟出来这么多哲理的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空间网14 发表于 2008-9-16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慢慢的去领会,就会领悟出很多的道理哲理来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漫女孩 发表于 2008-9-16 15: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哲理还要自己去领悟,要不然就理解的不透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官方站 ( 皖ICP备16010102号 )star

GMT+8, 2025-10-29 05:36 , Processed in 0.08833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