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官方免费开源建站系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黑客教父万涛:我不是天才只是比较醒目2

[复制链接]
我在你身旁 发表于 2007-6-30 16: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1年中美黑客大战:我连续两周每天只睡两小时

主持人:01年的时候,这是你当时所写的公开信,这个公开信也是后来广为流传的一封,很想知道当时这封信是怎么写的呢?

万涛:其实现在想起来01年那段时间最多想起来是充满激情的那个年代,当时写这封信也是一气呵成。其实这封信是模仿马丁路德金演说稿去写的,因为我想如果有人翻译的话,还不会太困难。我的英文没那么好,写独立的也不好写,我想如果他们能看到的话,也能看得懂一点。当时是很有激情的时代,因为当初国家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当时互联网已经经过第一轮泡沫,这个泡沫被洗掉,开始变得纯净一点的时候。这个时候有非常多的普通朋友都已经开始上网了,这是普及的阶段,这是非常好的契机。当时信息安全领域随着泡沫起来,也处于一个相对来说的低谷,正好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教育,包括黑客,红客,还有相关的技术的辨析,这一个是非常好的舞台展现吧。很怀念从4月底到5月8号一直熬夜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守在计算机前,去联系啊,写文章啊,包括要改我们的网站啊,几乎是通宵达旦的。我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这些,上次时间可能在以前做程序员的时间,连续两周每天只睡两小时。可能进入精神非常亢奋的状态,非常兴奋,非常有激情,写东西非常顺畅。

就像后来所谓的老黑客评论的一样,当时国内安全爱好者,我们从总体来说水平还是一个入门级的。其实用到的最多的手段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是被发现的微软的漏洞,包括对此做的一些拒绝服务的小工具,可以说是比较初级的。但是,如果要是从入门角度来说,的确也需要经历过这个阶段。

主持人:当时有没有所谓的作战计划?

万涛:当时中国人在组织、策划上能力不差的。还有像红客联盟,他们都是年轻人,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可能我们国内同胞都受到传统教育,在一定时候组织能力会被焕发出来,还有化区啊,分工啊。看起来就是和现实生活中一样非常有意思。

主持人:大概什么样的划区?

万涛:比如以省为单位,会划成片区。虽然说虚拟的世界没有地域概念,但是为了联系方便、沟通方便,我们把自己划成四川阿等等。然后再分组,做有宣传的,有去外联的,有专门去制作工具的,反正还是挺好玩的。我只能说真正效果好的是经过那次由于媒体共同介入,使全民对互联网安全的意识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对于安全问题不会说好陌生,好专业,一下拉近了大家跟信息安全之间的距离了,之后一个一直不断升温的话题。

万涛:带着思想的刺刀更快 黑客文化应该有序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笔杆子。有网友说能不能解释一下刺刀上带着思想的看法,你的很多名言中这一句是大家提得最多的,能不能跟大家解释一下?

万涛:我记得“刺刀上带着思想”是我们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著作里面评价拿坡仑的军队。大家如果喜欢历史的人,一般看欧洲历史,非常喜欢看法国拿坡仑时代——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拿破仑军队为什么可以在欧洲驰骋?原因就是拿坡仑的刺刀上带着思想,意思是说不是靠着军队的暴力去征服的,而是因为他带过去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当时欧洲处于封建社会,其实,拿坡仑代表的是新型资产阶级,它是一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解放。所以他所到之处能够征服,因为他改变了当地的制度和面貌,所以才能形成摧枯拉朽的能力。这样的有精神做支撑的军队是战无不胜的。讲到安全上,我不会把安全技术放到很独立的一个范围里面,可能它属于IT类的一个范畴,但是它非常特殊,因为它跟我们用的武器一样。我们讲刀,刀本身可以作为工具,切西瓜啦,做菜啦。但是你要是不去善用,它也可能拿来去伤人。我们不能说因为这个刀有危险性,就不给大家用刀,我们就不去研究这个刀,不去做更好的刀。这是因噎废食。因为你不研究别人也会研究,别人会做更快的刀。怎么样才能保证这个刀不会被善用呢——不会用来伤人,害人呢?你就最本源应该提升用刀人不会产生邪念,不会把刀往坏处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我把黑客文化娱乐化。有的人一定要强调技术,我认为技术从来不是真空的,因为我们讲黑客文化的本源就是文化带到一个专业领域引申出来的现象,所以“刺刀上带着想法”的通俗的说法,就是面对信息安全带有双韧剑的信息技术,我们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要保证自己的思想吻合上时代的主流。我相信这个时候你的刺刀才是最有利的,而不是纯粹靠这个刺刀磨得够锋利。这是刺刀更通俗的讲法。

主持人:老鹰你的刺刀上面带的思想是什么?

万涛:我的思想就是我所提倡的安全的文化,我们叫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方面,很多人——尤其年轻的朋友会不太理解,因为文化这个词太泛了。我们讲得窄一点,我讲的刺刀上的思想,是什么呢。作为我们安全人员,在我们文化里面一定要有安全的意识。中国古人讲防人之心不可无,首先你要有这个意识,要有保护自己和保护你所关爱的一切。每个人关爱的重点不一样,你可能关爱你的亲人,我可能关爱这个环境,所以你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所以它是很宽的,可以放在不同的领域里,它有不同的内涵。总体来说,一定要有安全的意识,因为中国人以前总喜欢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总是等到事情发生再去补救,这种代价是很昂贵的。在冷兵器时代,很多东西是可以弥补的,我们可以经历得了这种折磨。但是今天这种环境下,社会越来越复杂,包括科技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可能真的发生错误你是没有办法去弥补的。所以,我们必须有叫“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意识——要有忧患意识、安全意识。这个安全意识可以延伸到你的工作上,延伸到生活上。我所说的是要延伸到互联网上。我们鹰派认为,互联网是我们未来社会的基础,但是由于互联网是一个IT技术为基础的,所以在这个上面我们又没有太多自己原创的东西。那么,如果你不在它的架构上面有你自己的成分在里面,那我们将来可能建立在一个非常不扎实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要强调安全,这个安全一方面为了保护,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它。因为一个不安全的平台,自己也不会踏实。我强调的思想就是安全意识。

主持人:听说建立鹰派联盟当初不是你自己最先提出来的想法,是这样的吗?

万涛:是。因为我以前的英文名字叫eagle(鹰),因为我非常喜欢鹰这个动物。2000年,新浪网有一个知识论坛,谈的都是军事阿这样的话题。曾经有一个叫白浪(音)的网友曾经写过一个帖子,呼吁成立一个叫做“中国鹰派”的俱乐部。因为我的名字叫中国鹰派,后来我的朋友告诉我说有人说要成立你的俱乐部了,让我上去看看。我上去一看,然后我也写了一个帖子,说我也支持,后来很多网友也跟帖支持我区成立“中国鹰派俱乐部”,结果我就去做吧。我非常喜欢鹰,因为鹰是很有傲气,但是它又自己真的很有实力的那种动物,可以飞得高,看得远,不会去过于理会现实里面的一些问题,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我比较欣赏这种动物,所以我一直取名叫eagle(鹰)。其实,这不是一个正式的英文名。和很多国外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我喜欢印第安文化呢。

万涛:在01年,我们正式成立的时候有几个重大的机缘。一个是当时绿色军团的解散当时,绿色兵团在99年商业化过程发生分歧,解散之后我们大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面生活。我觉得特别遗憾的是看到有潜质的团队——可以说是安全爱好者的黄埔军校,因为商业化的原因解散掉了。我觉得非常可惜,觉得起码可以传承下来,老的人不做了,新的人可以进去。其实当初离开的人里面很多人都是自己去建立自己新的小圈子,或者小组。我很大一个想法是提倡有中国特色的黑客文化——这个黑客文化应该是有序的,跟国外的黑客文化应该不一样,因为我们中国土壤不一样,我想尝试自己来建立一个民间的团体,重新把我的想法做一个尝试和实验。早期来说,绿兵的人不多的,也就几十个人吧。鹰盟有自己的演进历史,一开始也不是安全爱好者组织。2000年的时候,只是像我、几个成员是搞安全的,是带了这个色彩。但是,当时更多是加上爱国主义,氛围更浓一些。所以当时我们也产生过分歧,到底往哪个方向走?是往民间社团去走?还是往黑客组织去走呢?但是,01年黑客大战促使我们把这个和爱国结合起来了。因为很多慕名而来是为了学黑客技术过来的,所以今天都还是困扰我们的原因,大部分知道鹰盟基于两点:一个是爱国,一个是黑客技术。但是黑客是文化上的概念,更多来的人是想学东西来的,不是来学爱国的,肯定是要来学黑客技术的——怎么学技术、怎么做黑客。

网友:现在是学技术的人多吗?

万涛:我想大部分的人,第一都是从这个角度过来的,因为今天像纯粹的爱国社团有很多,比如保钓啊等等。但是从技术上来讲,因为它有最实实在在的东西,大家买两本书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在网上缴点费,好像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一开始大家都把它想得很简单,我认为要成为真正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黑客,是凤毛麟角的,需要特定文化、环境去酝酿,你要有天赋,要有一定的偏执,具备有一定的条件。现在不是说不具备这些条件,现在可能只具备这几个条件不够。如果他们大部分人有了这个条件,很容易变成熊猫烧香的作者。因为环境土壤,过去没有经济的土壤——黑金。今天有钱这个东西在里面,所以就很容易变味。为什么我们强调刺刀上带着思想,如果没有这个思想上的保证,如果你没有文化上的土壤,一定会偏离方向。因为某种意义上说对黑客技术感兴趣的人,我们在性格上跟常人会有一些区别,有一些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要按心理分析,甚至可能心里上有阴影,总之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想法。


主持人:就是你刚刚说心理上由于偏执。
如果当年看到黑金 我也不保证自己不会动心

网友:有可能一旦有这个技术就会出现像熊猫烧香这样的记者。

万涛:我们是不会拒绝这样的人。他们很多人都很年轻,可能有些还是青少年。所以,他们还是白纸一张。如果你去拒绝他,只会把它丢到黑金圈子里去,而目前这个黑金不是我们目前可以改变的现实。所以我们不会去拒绝他们,但是我们会尽我们的可能让他看到,你原来所谓的黑客跟你原来想象是不一样的。因为你进入我们社区会看到,我们技术频道好可怜,只有三个频道,所以大家在想怎么扩容这一块。全部内容都放在三个频道里面,他们大部分人都还是比较基础的,比如今天有10000个人访问我们的网页,但是中间也许只有10个人是可以真正进入安全行业的。所以他们最多的问题是基础问题,他们真正的水平已经很高,不需要到这里来,他可以去一些专业的论坛,甚至可以去TOM安全论坛,而不是到这边看基础的话题。所以我们不会拒绝他,我们会让他们看到更多的是跟文化相关的话题,比如像关系民生、教育上的问题,甚至包括娱乐的、贴图的,只是我们整个里面强调非常健康的,一种比较积极的文化氛围,但是会跟我们讲的安全文化是紧密联系的。比如说,在爱国这个主题里面,我们不会说要搞什么事情,都是倡导非常理性的,去会分析的。我们里面特别保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我们的原则就是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们会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只要你不骂人,不说脏话都没有问题。我们会在保护社区生存的环境下,尽可能允许你展现你们的观点。我也经常参加话题的讨论,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有限,当然还会请我们比较能写的文化顾问,他们甚至有50多岁的中老年人,甚至包括台湾的朋友,比较能写文章的人来参与其中。有一个过程,因为我们的方向,刚刚提到鹰派到底想做什么,我们现在找到了自己想做的方向,我们把自己建立成虚拟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或者叫社团。这个社团方式我们通过志愿者的努力,通过我们搞活动,去把安全文化的意识和基础的教育带给大家。让你进来,比如你想学会黑客,想学安全技术,我们欢迎,我们会让你看到你后面这条路还是很艰巨的。每个月会搞一次活动,我们会搞培训,让你经过一段时间看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条路,能够在这个圈子里面呆下去。再有些有潜质的朋友,我们会在现实里面,我会给他们介绍一些工作,帮助他们走上这条道路,去发挥我们作为民间NGO所能起的作用,所以我们不会拒绝他们,但是会尝试引导他们——在我们能力的范围内。最近我们网友在贵州中学里面搞讲座,向中学生介绍鹰盟,介绍黑客文化,结合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玩游戏,因为我们都是年轻人,可能沟通起来比较容易,不会像教授讲沉迷网络,一定要把这个剥离开。


网友:到底中国黑客和欧美黑客的技术实力有没有差距,差距在哪?

万涛:这个话题比较大,我只能谈我自己的感觉,从我认识的朋友里面,我认为在个别拔尖的(人),完全可以跟他们PK,完全没有问题。我相信这只是一个时间积累的问题,但你要说整体水平,可能像媒体评价的一样:中国黑客爱好者,这个群体极为庞大,数量大,但是质量相对弱一些,由于加上语言,还有环境资源的差距,我觉得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这个段对范围很窄、很小,不会像我们这种动辄以万计(的情况)不会出现的。而且在国外立法、监管的原因,黑客的活动其实不能够去普及地做。目前国内其实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所以差距肯定有,但是我相信它不是一个单纯去比,PK的这个过程。我相信没有这个PK。

主持人:很多黑客很低调,我们发现老鹰不太低调。

万涛:因为我不是黑客啊。(笑)现在你看我们叫“黑客鼻祖”的凯文·米特尼克(TOM科技注:Kevin Mitnick,美国人,有“世界第一黑客”之称)现在做的也不是他早年做的那些事儿了。国外黑客教父现在做的工作在外面做安全演讲,做安全教育,跟他那会儿和被FBI通缉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很低调,后来就很高调了。由于是靠这个生活就不一样了,我相信这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过程,跟他从事的角色不一样。因为我现实的职业就是安全consultant,就是去和我的客户、我的合作伙伴去宣讲安全体系架设结构。所以我不能低调。

网友:你对现在骇客产业链有什么看法,对这个黑客做法你怎么回应的?

万涛:首先我不能解决大家吃饭的问题,所以我想我讲的话也不一定有人听。但是,我的想法是,如果这个技术要围绕钱转的话,很大程度上就会走到这个圈子里面去。而且这根本就不会提高你的技术,而会使你满足于用“下三滥”的技术和半桶子的水技术去忽悠人挣钱了。但是对互联网危害是非常大的,会破坏我们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互联网环境,会使大家都不敢上网。就像现在一讲到网吧,一讲到青少年上网,讲到青少年玩游戏,媒体几乎没有什么正面了。像我们以前都是玩家来的,玩CS啊,玩红井啊,都很痴迷的。我们以前在单位做完一个项目,就自己给自己放假一周,打红井就打通宵的。

网友:熊猫烧香这个事儿被报出来,你当时是什么感觉?

万涛: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黑客失去理想,将来将会怎样》,06年还写过《黑客的过去未来和死亡》。如果任由黑金文化泛滥的话,那么中国的黑客文化就会死亡。我觉得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再不整治将会非常危险,已经很无奈了。比如有的运营商面临大规模的“拒绝服务器”的情况(TOM科技注:即被攻击),或者中小网站受到敲诈——被劫持了,敲的钱又不多,又够不到立案的标准。如果请公安侦破的话,代价很高,利用大家心里“破钱消灾”的想法(去敲诈网站),这种情况非常严重。我们网站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搞安全的嘛,所以他们想看看我们自己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我们明明是一个Unix的系统,大部分都拿Windows的扫描器在那儿扫。这说明他们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就开始拿工具来试验。我想这样的人最多成为比较聪明脚本小子,或者像李俊(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一样,但是我想这不是好事儿,对他们自己人生的成长没有好处。他永远不能见光,不能在阳光下——就像我今天一样。

网友:你现在去和别人宣讲安全,会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或者觉得你这个技术很高,以前又做过黑客,对你可能不太放心。有没有这种心理?

万涛:这种会有的,还少的。我一般很少跟我的顾客讲我的过去。有的聊天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把我的背景当成优点介绍给别人。一般这个时候我是很低调的,因为我怕他们会误解。因为可能从传统的、受媒体影响,因为大家已经很混乱了,就好象你如果出去黑日本,黑美国就是英雄,如果你干坏事就是狗熊了——好像没有善恶的标准,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不认为是这样的,我认为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就算你曾经参与过爱国的活动,但是现在的活动是在网络做黑金,那么永远是在阴暗面,就会背离了黑客精英文化中传统(的东西),包括里面的自由主义,崇尚共享的精神完全背离了——因为你只喜欢钱,而且根本不愿意挑战权威。因为黑客技术应该去碰比你强的,或者通常认为比较强的,比如微软阿——这是一个帝国,你可以去challenge(挑战)它。这个我还是比较认同。但是现在变了,他们往往去欺负普通网民、中小网站,为什么他们不对真正安全系统比较完备的网站去做呢?他不敢去做,他也没这个能力去做。这种问题会给我带来一些困扰,但是我们没有黑金的历史,这也感谢自己所处的时代,很难保证如果自己也处在这个时代的时候会不会动心,比如当那个时候我做了一个病毒,如果找我来卖我会不会动心,但是在那个时代的确是没有市场的,可能就不会受到这样的诱惑。所以像刚刚那个网友说的,我们一直很正面回应,我们拒绝黑金,我们对黑金说NO。

黑客不是乐于助人的雷锋

网友:以后鹰派未来的道路是怎么走的?

万涛:关于我们的方向问题也是大家经常议论的话题。就像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经过一个曲折的、摇摆的、思考的过程去最后逐步明晰的。我记得,我们在官方网站鹰盟历程里面就谈到这个思路,其实01年中美黑客大战之后,媒体当时把这个炒得很火热,自己曾经也是有点头脑发热,很想放弃我原来的工作,专门去做这块。但是呢,但是自己还是考虑一下,自己自费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全国走了一圈见我们的这些成员。见完一圈让我感觉现实和网络还是有差距的。大家生活工作环境差异很大,离我们想象当中的理想还是有差距,应该说还是不成熟。我们之后就沉寂下来了,还是着眼于讨论我们的文化社区。就像有人讲,你每天都说“刺刀上带着思想”,但是你那个刺刀也不快,思想我也没看懂。其实这也是个过程,我自己还有我们组织还是有成长的空间。我自己也是在磨炼,包括我们跟这个团队去磨合,因为我们是虚拟的团队,我们中间也会有成员的流失,也会有曲折的过程,偏技术还是偏文化一点的话题一直也有。所以将来往何处去,可以说我们起码讨论了三、四年的时间,应该说从05年开始,才慢慢找到感觉和方向。这个也是随着国内NGO,环保组织民间团体的兴起,我们从中看到我们能做到的事情,第一个不会把自己盲目的放得很高,大家都觉得我们在虚拟世界里可以掌握一切——不像过去了。整体环境不可能控制,所以应该找到自己定位的适合的方向,鹰盟整个诞生过程是有非常重的文化色彩,但是它离不开安全技术这个话题。但是这两个话题都很宽,如果想全融在一起,做成第一很难,我们不是公司,没有商业化的运作这个事情,我们的方向已经很清晰了,我们要做我们认为是世界上唯一的NGO,或者叫NPO——非营利性组织,我们的方向就是把我们想宣讲的、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我们的网友尤其是青少年这个阶层里面能够去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能够培养他们在信息安全上面的技能——这个技能不是说很高,而是希望你不要是空白,包括成年人,希望你不是安全上的白痴,这样的话会助长黑金的犯罪。我们以公益组织的身份做这个事情,弥补现实里面商业公司利益的原因,包括政府部门精力的原因,角度的原因不能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方向就是这样的公益组织,它的对象主要是以青少年为主,我们将来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块来做。等到将来有一定经费和资源条件的时候,我们会选一些重点地区,跟当地的学校,或者大学里面的组织,搞一些很local(本地)的俱乐部做一些公益性活动。

网友:01年中美黑客大战你们心气也很高,当你去见这些团员的时候,有没有让你很印象深刻的?

万涛:首先,第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家都很有激情的。但是我发现大家彼此的差异条件非常大,从南到北,最北到长春,到成都,到上海,大中小城都去过了,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几乎发现每个地方的人期望值是不一样的。而且大部分人自身的条件都不算太好。包括生活的条件、工作的条件,我认为如果我们比较轻率地就让大家投身在公益事业里面来,我不能对他们负责。自己一个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么多人这样,因为我们70年代这批责任心还是比较重,我很难保证。另外就是不成熟,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所以我觉得还需要靠时间。

网友:这些人有一点偏执,也会去坚持,你有没有碰到这种极端的例子?

万涛:鹰派还好,我们比较重文化,可以弥补了我们性格里面的偏执产生的一些攻击。我们中间也出现过内部的解纷,像主张文化的核主张技术的发生冲突,主张技术的就把你的ID删掉了,导致能写的人流失掉。这种情况我们出现过。经过这些事情后,我们会更成熟,我们的制度现在也明确了,不管你犯了什么错,你也不能删除他的ID。这个ID相当于虚拟世界里人的生命,你没有判处别人死刑的权力。别人讲到的观点,你可以不同意没有关系。现实里面人可能很腼腆,但是在网络上会变得很张扬。因为我是倒过来的,因为我是从传统再回到网络里面来的,跟他们可能有一些差距。所以相对来说我就比较注意这方面的平衡。这种情况我们出现过,也遇到过,也受到过挫折的影响,但是我们都克服过来了。我相信为什么以前讲有一些团队会解散,很大程度,我觉得他们没有这种文化的沉淀,导致他们没有一个核心凝聚力。

网友:有一些技术上非常优秀的人,你要说动他们非常难的。你有什么办法,让他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往这边走?

万涛:我们会尊重他们的想法。现在很多团体里面非常活跃的技术骨干是从我们鹰派出去的,因为他们年轻他认为我只要做好我技术这方面,社会这方面不是我的责任,会也别人的人做这方面,不是我不关心的。没有关系,我认为只要他从我们这个团队经历过,我相信他身上会有我们这种文化的烙印,起码不会走到我们的对立面去——不会掉入黑金的圈子。我们有一些成员对我们走的道路不认同,老是想另外搞一个论坛或者怎么样,但是基本上我们看到他没有成为气侯,文化的力量永远是主流的力量。不论什么样的技术,它都属于文化里面一朵浪花,最终文化的长河会淹没一切的。有句话说,叫不管翻起的浪花,只要管前进的方向。所以我觉得只要把握这个主流,时间会去证明一切,只要等到他们年轻气盛的时候过去。

主持人:好的,我们今天访谈时间也很长了,最后还想问老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一直留在最后来问,原因是这个问题很重要,而且现在也困惑了很多朋友,我访谈最开始的时候说到,我那个朋友很想当黑客,但是发现回来买了几本书,当不了黑客,原来黑客没有一个证书来证明我就是黑客的,我想问老鹰,黑客到底是什么。你想象当中的经典的形象是什么样,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写到黑客应该是发现到你家发现你门没有关跟你提醒一下,路过你家花园发现一个洞,我随便帮你补一下,那么你心中经典的描述是什么样的。

万涛:刚才这个讲的其实不是黑客,其实是乐于助人的雷锋。他只是在传统方式上来说黑客,他有表现的欲望,当然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印象里的黑客是破坏,他通过破坏展现他的力量。但我们认为传统意义上黑客应该具备发现你问题的能力,并且告诉你。这个发现是帮助不具备的、或者自己认为自己没问题的这种对象而言的,所以有一个黑客道德在里面。但是你说真正的黑客是什么,在我原来写的《黑客独白》的歌里面写的:黑客到底是什么,都是他们说——你不用去关心黑客是什么。如果一定要尊崇这个定义的话,黑客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而且我要加个注解——原创,就是靠自己发现的技术和能力去进入非自己的计算机系统里面的人。他不会去做破坏,而目的是为了把问题揭示出来,目的是帮助厂商,或者对象提高他的安全技术水平,这是传统意义上的黑客。所以你的朋友买了几本黑客书,想做一个黑客,你想想,他买的书目的是为了做这个吗?将来是为了有这个能力去提醒别人你们家的门破了吗?大家还是想到怎么样保证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想怎么样修一修自己的门。相对来说,大家不要关心今天黑客是什么,怎么去定义它,更多要关心计算机安全领域里你有没有这种兴趣执着,能够往这里面经营,如果不可以的话,你只要掌握一些怎么保护自己的知识就可以了。


更多内容: www.admin5.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官方站 ( 皖ICP备16010102号 )star

GMT+8, 2025-11-21 18:32 , Processed in 0.11858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