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官方免费开源建站系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原创』将中国讣告做成传奇传记文学

[复制链接]
萧打油 发表于 2009-10-4 2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没有讣告文学的体裁,只有噩耗般的死亡通知这种裹尸布式的民间新闻。

  讣告文学是西方由来已久的等同于小说一样的文学形式,它的主要载体是传统的纸质媒介,譬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盛顿日报这些大名鼎鼎的报业,其版面都有专属的讣告区,用以发表讣告作家或讣告记者采写的逝者传记。我国读者接触讣告文学这个先天性看似恐惧的词语应该源于玛里琳·约翰逊写作的《http://www.douban.com/subject/2310647/]先上讣告后上天堂[/url]》一书的中译本,此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直接地冲击了处在传统文化中对死亡极其避讳甚至忌讳的汉语国度的国民的思想,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直视死亡,更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直面死亡的话题。受这种传统思想的浸染,我们对待死亡形成了两种极端的态度:极端保守的和极其放胆的。表现在:极端保守的人在谈论死亡话题或逝者的时候,总是以隐晦的含蓄的沉重的肃穆的语气来加深对死者的充满疑惑的理解;而极其放胆的又将死亡当成消遣的话题或刨坟挖祖打探隐私的偷-窥心理的满足。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便于外人对逝者在世的时候的整个人生轨迹形成一个中肯的认识,它直接导致死亡这件事情终结了一个人的话语权而成为某些人的品评参照甚或娱乐道具,倘或逝者本人具有某个领域的知名度或在当地小有名气,这种误读只会造成更可怕的死后名节不保的流言蜚语的诋毁。不过中国有句古话“死后元知万事空”,然而,对于逝者家属,这些不可估量的透过不明真相的传播渠道的来路不明的评价,直接或间接地伤害到了他们的感情,他们还活着还生活在被这些人的周遭,需要凭借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抵制和释怀?!而我国的讣告,对于逝者,仅仅以新闻消息的题材做寥寥数语的记载就概括完了一个人一生的事迹,相对于一条丢钱包捡手机窨井盖子被偷了的社会新闻,讣告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再看国外,讣告俨然像传记的缩略本,读来简直如晤其面,不仅是对逝者平生的概述,更是向广大的读者推崇了一个陌生的却充满着耐人寻味的故事的故人。它的写法奇特曼妙,既可以像记叙文,也可以完全突破常规,像创作一篇短篇小说一样,或许当读者读到这篇别具一格的讣告的时候,犹如阅读言情、玄幻或侦探推理小说,这就是成功的讣告文章。它是为逝者而存在,也是为逝者缺憾的人生写下圆满的结尾。由此,[url=http://www.yongbie.net/专意要通过网络平台逐渐改善国人对讣告的一贯印象,使之从此读到的讣告不再是干巴枯燥的行政眉批,而是趣味盎然的传奇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uiaiyin 发表于 2009-10-6 01: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说的是什么啊,看不懂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b0755 发表于 2009-10-7 22: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有深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教主 发表于 2009-10-10 16: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死人有关系的东西?!((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官方站 ( 皖ICP备16010102号 )star

GMT+8, 2025-10-29 06:22 , Processed in 0.12147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