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官方免费开源建站系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教程] Linux知道(把自己知道的小知识分享出来!)

[复制链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下常用命令LINUX和DOS的对比命令?

linux:ls------------dos:dir
linux:cd------------dos:cd
linux:mkdir---------dos:md
linux:rmdir---------dos:rd
linux:cp------------dos:copy
linux:rm------------dos:del
linux:mv------------dos:move
linux:cat-----------dos:type
linux:more----------dos:more
liuux:clear---------dos:cls
linux:man-----------dos:help 或 /?参数
linux:logout--------dos:shutdown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机器安装

事先检查:
基本上你必须先检查一下你的武装配备喔:
· 下载并烧录 Red Hat 7.2 的可开机光碟:不要问我如何烧录~~
enigma-i386-disc1.iso
enigma-i386-disc2.iso
强烈的建议您不要使用 HTTP 来捉这两个档案,就是不要使用 IE 或者是 Netscape 之类的浏览器来捉这两个档案,因为档案太大了,在传输的过程中会有捉错的情况,所以就会很麻烦....建议使用续传软体,或者是直接以 FTP 软体到中山大学的 FTP 站捉,不但具有续传功能不怕断线,捉到的档案也会比较正常(已经有很多朋友在 BBS 上面留言,发现捉的档案无法烧录啰!)。此外,也建议直接下载新的核心,以方便后来的核心编译工作!目前新的核心已经出到了 linux-2.4.17 (截至 2002/02/16 为止),通常 VBird 都是在中山大学下载的,你可以到底下来看看呦!
中山大学关于核心
再提醒一次喔!由于 Red Hat 7.1 到 Red Hat 7.2 这两版都是使用 kernel 2.4.xx 的系统核心,所以你必须要下载的是 2.4.xx 版本的核心喔!以 VBird 为例,目前个人都是使用 linux-2.4.17.tar.gz 这一个档案的啦!你也可以在我们这里下载喔!
linux-2.4.17.tar.gz
· 进入 BIOS 设定开机顺序:
基本上如果是不太旧的版子都会支援光碟开机的,使用 CD-ROM 开机的好处是比较快,而且也不用再去做 Linux 安装开机片,确认的方法如下:
o 按电源键开机;
o 在进入系统之前会出现 Del 字样(每个厂牌不太相同),此时按下键盘上的 Delete 键;
o 进入 BIOS 之后以方向键选择 『BIOS Features Setup』这一项,或者是 『Advanced BIOS Features』,不管如何,反正只要看到 『BIOS Features』字样的那一项就对了!;
o 将方向键移动至 『Boot Sequence』 或者是 『First Boot Device』; 这一项,按键盘上的『Page Up』 或 『Page Down』 按键,选择『CD-ROM』 为第一开机顺位即可。这里注意一下,如果你的机器并不支援 CD-ROM 开机的话,你一定找不到 CD-ROM 这一项,这时请制作开机片吧,并将此项调整为『A』为第一顺位;
o 按键盘上 『ESC』 键退出;
o 将方向键移动至 『Save and Exit』 这一项按 『Enter』 及 『Y』 确认后重新开机即可!
· 制作 Linux 开机片:
a. 随便找一台 Windows 电脑,开启 MS-DOS 视窗;
b. 将可开机 Linux 光碟放入光碟机中,在 MS-DOS 视窗键入:
C:\WINDOWS> cd E:\dosutils
上面的 E 为你的光碟机代号;
c. 在 DOS 提示字元下键入:
E:\dosutils> rawrite -f e:\images\boot.img -d a:
上面的 e 为你的光碟机代号,这时在软碟机放入一片空白的软碟片后,按『Enter』即可。
开始安装:
这样就准备妥当了!正式进入安装吧!特别说明,由于 VBird 不太喜欢使用 X-Windows 系统,所以通常我都使用文字介面安装的,因此底下将以 文字 介面作为介绍,而且,由于许多画面不是很重要,因此 VBird 并没有将画面秀出来喔!
1. 开机==>放入 Red Hat 7.2 的光碟机后,以 CD-ROM 开机或者以刚刚做好的 Linux 软碟开机;
2. 选择安装模式==>进入欢迎画面,之后在『 boot: 』的地方输入:『 text 』以文字介面安装!这个时候 Red Hat 会载入一些模组,所以会花费一些时间。
3. 选择语系==>然后在选择语系的地方输入『 English 』;因为文字介面好象没有支援中文的样子!?
4. 键盘模式==>同样的,键盘先选择『 us 』即可;
5. 滑鼠模式==>由于我没有滑鼠,所以直接按『 tab 』键到『 OK 』按下 Enter 即可;
6. 欢迎画面==>按 Enter 即可;
7. 选择系统模式==>如前所述,这里共分为 Workstation, Server 与 Custom 等等,由于 Workstation 与 Server 会将你旧有的硬碟 Partition 给杀掉,因此我们就直接以『 Custom System 』来安装吧!
8. 要不要 Linux 自动帮你规划硬碟==>开什么玩笑!当然要自己规划自己的硬碟啰!请选择『 Manually partition 』这一项;
9. 选择硬碟分割工具==>硬碟分割工具当然是选择比较简单的啦!那么我们就选择『 Disk Druid 』这个有点像图形介面的咚咚吧!
10. 硬碟分割==>进入 Disk Druid 介面之后,应该有点像底下的图,不过由于 VBird 不会捉图,所以底下的画面是『错误的』喔! Red Hat 7.2 版已经不是这个样子的图示了!因为他还有加入 ext3 呢!呵呵!不过基本的使用方式还是差不多啦!底下来说一说吧

基本上你会看到类似上面的话面,总共会显示你的目前硬碟的磁区,如上面说的,『 Primary IDE 的硬碟中的 Mater 为 hda 』!这点请特别留意啰!好了,如果你要将旧有的 FAT 磁区安装 Linux 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将该磁区『 Delete 』掉才行,不论如何,请看一下你的剩余硬碟资料空间(注:常常有很多的朋友来信问到,咦!我的 E 槽明明还有 5GB 的空间,为什么不能安装 Linux 呢?!就是这个问题啦!因为 Linux 的磁区与 Windows 的 FAT 并不相同呀!所以你必须将原有的 FAT 磁区砍掉后,才能规划出新的 Linux 磁区呀!所以要看一下硬碟的 Free 喔!)我这里建议的分割方式有机种(请注意,第三个安装的选项是关于 Proxy 的设定方面,如果你要安装 Proxy 套件的话,才建议多加这些磁区!因为据说这样分割的硬碟会让 Proxy 的效能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94278.html?si=5
Solaris 10 for x86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x86-v1-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x86-v2-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x86-v3-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x86-v4-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GA-x86-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GA-x86-iso.zip
md5:
1fc1521824c6e24d609a9d8d11f9a3f2 sol-10-GA-x86-v1-iso.zip
fa55c4e2c3b4ad303a1976fb41ba1f06 sol-10-GA-x86-v2-iso.zip
a1a78e6e117a962aeac452faf36a03e4 sol-10-GA-x86-v3-iso.zip
8fb3f7bdc87ae48a8add756e044d2001 sol-10-GA-x86-v4-iso.zip
66ece39583b94fda807371e00e63075d sol-10-lang-GA-x86-iso.zip
a503d9df0847cf285b1b5dff172db0fb sol-10-ccd-GA-x86-iso.zip



Solaris 10 for sparc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parc-v1-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parc-v2-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parc-v3-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parc-v4-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A-sparc-iso.zip
http://www.pumcpc.com/cram/download...A-sparc-iso.zip
md5:
f01496b166f586e6c48d395ae131ae72 sol-10-GA-sparc-v1-iso.zip
b30460201a73680d27c3c6d5cc84b9a2 sol-10-GA-sparc-v2-iso.zip
3c795e5a11ea3c20cee7210b0d9b1d49 sol-10-GA-sparc-v3-iso.zip
b34aacca185cdc6f952aa8de9fa2979e sol-10-GA-sparc-v4-iso.zip
82e89d87a575c0c51b4ce68c6d65efc0 sol-10-lang-GA-sparc-iso.zip
af7218f5d3c6187effa198ce068b4508 sol-10-ccd-GA-sparc-iso.zip


地址非常快!! 云端刚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01/12/2007 02:51下午     25,444,352 6.2-RELEASE-i386-bootonly.iso01/12/2007 02:53下午    601,229,312 6.2-RELEASE-i386-disc1.iso01/12/2007 02:55下午    670,107,648 6.2-RELEASE-i386-disc2.iso01/12/2007 02:56下午    197,031,936 6.2-RELEASE-i386-docs.iso01/12/2007 02:57下午            274 CHECKSUM.MD501/12/2007 02:58下午            414 CHECKSUM.SHA2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neat会将网络配置写入/etc/sysconfig/networking/目录,
并且该目录中的配置文件是优先的,当配置过后它会将netconfig的配置覆盖,从而是netconfig的配置失效,
所以一般将/etc/sysconfig/networking中的内容清空。

redhat-config-network-tui 就是neat
redhat-config-是一些命令的集合,
redhat-config­-(Tab-Tab)查看命令种类



locale用来查看系统当前的语言
其中主要的是LANG,其改变时,其他的也随之改变。en_US语言与地区,.UTF-8字符集

locale –a查看所有语言支持
LANG=zh_CN .GB2312将默认语言改为中文,date 查看结果。
/etc/sysconfig/i18n中保存了语言配置



/etc/sysconfig/
kudzu 查看硬件信息

service kudzu start检查新硬件,开机自动运行,可以使用chkconfig kudzu --list检查开启状态,使用setup调整。



setup的界面如下:
第一步可用于配置网络信息:
第二步是配置防火墙的。
第三步是配置鼠标:
第四步是网路服务,也就是netconfig:
第四步是配置系统启动脚本,与ntsysv相同:
在配置中可去掉kudzu,如果不是笔记本,也没有pc卡可将pcmcia去掉



chkconfig –list查看默认启动的服务列表level 0-6的服务
使用chkconfig rsync on将xined下的rsync启动。
service xinetd restart临时启动service服务
在/etc/xinetd.d文件中有这些服务的配置文件。
ls –ld /etc/rc?.d 查看启动目录

runlevel检查运行级别启动情况
chkconfig sshd –list查看sshd的运行级别情况,用于远程登陆。
telnet使用明文传输,sshd是经过加密的。
/etc/inittab文件是主要的启动文件,仔细看看这个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Linux-2.6.x内核编译步骤

下载最新的内核地址
http://www.kernel.org/pub/linux/kernel/v2.6/


2.复制linux-2.6.10.tar.bz2到/usr/src/

3.解压
[root@szlituo gdlituo]# cd /usr/src/
[root@szlituo src]# tar jxvf linux-2.6.10.tar.bz2

4.配置
[root@szlituo src]# cd linux-2.6.10
[root@szlituo linux-2.6.10]# cp /boot/config-2.6.9-1.667 .config

可以在编译的时候载入以前的配置
通过cp /boot/config-2.6.9-1.667 .config


#make mrproper
[说明]清除所有中间文件,除了配置文件以外。

编译内核选项

#make menuconfig


#make
[说明]此命令完成了make bzImage和make modules的工作。

#make modules_install
[说明]把内核模块安装到/lib/modules/2.6.x下。

#make install
[说明]完成mkinitrd命令及内核(bzImage)和System.map的复制。如果系统使用的是GRUB,会自动修改引导选项;对于LILO则要手工修改,重写引导记录。

#shutdown -r now
[说明]重启。

备注:SELINUX=disabled


###############
Reiserfs文件系统
################

编译内核选项

#make menuconfig


<*> Reiserfs support

解压文件:

  # tar zxvf reiserfsprogs-3.x.0j.tar.gz
  # cd reiserfsprogs-3.x.0j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完成Reiserfs工具的编译与安装


创建Reiserfs文件系统

  要使用新的文件系统,首先以下创建一个Reiserfs文件系统:

  [root@test /sbin]# ./mkreiserfs -f /dev/sda3

使用reiserfs文件系统

  为了使用新的分区,需要将其mount上来:
  # mounut –t reiserfs /dev/sda3 /mnt/fs

  这样新的文件系统就被mount到/mnt/fs目录下了。现在就可以开始使用新的文件系统存放文件了。

  最后,为了让系统每次启动时都自动加载Reiserfs文件系统,应该手工更改/etc/fstab内容,将相应的分区加入其中。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
xfs文件系统
###############

#make menuconfig

  在“文件系统“菜单中选择:

  <*> SGI XFS filesystem support ##说明:将XFS文件系统的支持编译进核心
  或
   SGI XFS filesystem support ##说明:以动态加载模块的方式支持XFS文件系统

  另外还有两个选择:

  Enable XFS DMAPI ##说明:对磁盘管理的API,存储管理应用程序使用
  Enable XFS Quota ##说明:支持配合Quota对用户使用磁盘空间大小管理

  完成以上工作后,退出并保存核心选择配置.
创建XFS文件系统

  完成对核心的编译后,还应下载与之配套的XFSprogs工具软件包,也即mkfs.xfs工具。不然我们无法完成对分区的格式化:即无法将一个分区格式化成XFS文件系统的格式。要下载的软件包名称:xfsprogs-2.0.3。

将所下载的XFSProgs工具解压,安装,mkfs.xfs自动安装在/sbin目录下。


  #tar –xvf xfsprogs-2.0.3.src.tar.gz
  #cd xfsprogs-2.0.3src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创建XFS文件系统


#/sbin/mkfs.xfs –f /dev/sda6


加载XFS文件系统

  #mount –t xfs /dev/sda6 /xfs ##其中/xfs是主分区/下的一个目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独辟蹊径--实现Linux下的局域网远程接入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Linux服务器的两个串口构建拨号服务器的方法,远程用户可以通过拨号连接到局域网,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笔者的配置环境是Red Hat 8.0 Linux操作系统,所需的硬件包括两个外置Modem(分别连接到COM1和COM2端口)和两条电话线。实现步骤如下:

  1.初始化串口设备

  在/etc/inittab文件中加入如下两行,用来初始化ttyS0和ttyS1两个串口设备:

  S0:345:respawn:/sbin/mgetty -D -X 3 ttyS0

  S1:345:respawn:/sbin/mgetty -D -X 3 ttyS1

  然后,运行“/sbin/init q”命令使改动生效。

  2.指定认证方式

  在/etc/PPP目录下创建文件ppplogin,内容如下:

  #!/bin/sh

  /usr/sbin/pppd auth -chap +pap login

  该文件指定用户登录时采用PAP认证。PAP和CHAP是PPP服务的两种身份验证协议。

  保存文件后,给文件设置执行的权限:

  #chmod a+x /etc/ppp/ppplogin

  然后,更改/etc/mgetty+sendfax/login.config文件,去掉“/AutoPPP/”一行前面的注释,并改为如下内容:

  /AutoPPP/ - - /etc/PPP/ppplogin

  3. 修改options文件

  修改/etc/PPP/Options文件为如下内容;

  detach

  Modem

  Lock

  crtscts

  asyncmap 0

  netmask 255.255.255.0

  proxyarp

  ms-dns 192.168.11.1

  “detach”选项非常重要。如果不指定这个选项,拨号程序就会进入后台,使得Shell脚本退出,随之而来的是串行线路被挂断,导致连接中止。“detach”防止了tty设备脱离PPPD的控制。

  “Modem”选项使得PPPD监视DTR引线,可以观察到对等点是否已掉线。

  “Lock”选项指定在串行设备上使用UUCP风格的锁定。

  “crtscts”选项用以打开硬件握手信号。

  “asyncmap 0”设置了异步字符映射,这个映射指定控制字符不能直接通过连接发送,需要先进行转义。

  “netmask 255.255.255.0”设定PPP网络接口的网络掩码。

  “proxyarp”选项打开了ARP代理功能。

  “ms-dns”2.168.11.1”指定了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地址,如没有可以不设。

  4. 给拨入用户分配IP

  创建/etc/ppp/Options.ttyS0和/etc/ppp/

  options.ttyS1两个文件,内容如下:

  # Vi options.ttyS0

  192.168.11.3:192.168.11.242

  # Vi options.ttys1

  192.168.11.3:192.168.11.243

  其中,“192.168.11.3”是用作拨号服务器的那台Linux机器的IP地址,“192.168.11.242”和“192.168.11.243”是分别指定给COM1口和COM2口拨入用户的IP地址。

  5. 口令验证

  编辑文件/etc/PPP/pap-secrets,内容如下:

  * * "secret" 192.168.11.242

  * * "password" 192.168.11.243

  如上所示,每行代码包含四列,分别代表用户名、服务器地址、口令值和IP地址列表。“*”表示可以与任何内容进行匹配。

  用户拨入后,如果需要访问局域网内的其它服务器,就必须打开IP转发功能:

  echo 1>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要想在空闲一段时间后自动解除连接,需要在/etc/ppp/options中加入如下一行:

  idle 600

  上述代码中,“600”表示600秒,即10分钟。

  如果在相应目录下找不到/sbin/mgetty文件和/etc/mgetty+sendfax/login.config文件,则需要安装mgetty软件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linux我觉得需要从最基础的开机开始讲起。。。
一、什么是INIT:

  init是Linux系统操作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之一。

  所谓的init进程,它是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

  内核自行启动(已经被载入内存,开始运行,并已初始化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和数据结构等)之后,就通过启动一个用户级程序init的方式,完成引导进程。所以,init始终是第一个进程(其进程编号始终为1)。

  内核会在过去曾使用过init的几个地方查找它,它的正确位置(对Linux系统来说)是/sbin/init。如果内核找不到init,它就会试着运行/bin/sh,如果运行失败,系统的启动也会失败。

  二、运行级别

  那么,到底什么是运行级呢?

  简单的说,运行级就是操作系统当前正在运行的功能级别。这个级别从1到6 ,具有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运行级定义如下:(可以参考Red Hat Linux 里面的/etc/inittab)

  # 0 - 停机(千万不能把initdefault 设置为0 )

  # 1 - 单用户模式

  # 2 - 多用户,没有 NFS

  # 3 - 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 4 - 没有用到

  # 5 - X11 (xwindow)

  # 6 - 重新启动 (千万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 )

  这些级别在/etc/inittab 文件里指定。这个文件是init 程序寻找的主要文件,最先运行的服务是放在/etc/rc.d 目录下的文件。在大多数的Linux 发行版本中,启动脚本都是位于 /etc/rc.d/init.d中的。这些脚本被用ln 命令连接到 /etc/rc.d/rcn.d 目录。(这里的n 就是运行级0-6)

  三、运行级别的配置

  运行级别的配置是在/etc/inittab行内进行的,如下所示:

  12 : 2 : wait : / etc / init.d / rc 2

  第一个字段是一个任意指定的标签;

  第二个字段表示这一行适用于运行那个级别(这里是2);

  第三个字 段表示进入运行级别时,init应该运行第四个字段内的命令一次,而且init应该等待该命令结束。/etc/init.d/rc命令运行启动和终止输入以便进入运行级别2时所需的任何命令。

  第四个字段中的命令执行设置运行级别时的一切“杂活”。它启动已经没有运行的服务,终止不应该再在新运行级别内运行的服务。根据Linux版本的不同,采用的具体命令也不同,而且运行级别的配置也是有差别的。

  init启动时,它会在/etc/inittab内查找一个代码行,这一行指定了默认的运行级别:

  id : 2 : initdefault :

  你可以要求init在启动时,进入非默认运行级别,这是通过为内核指定一个“single”或“emergency” 命令行参数来实现的。比如说,内核命令行参数的指定可通过LILO来执行。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选择单用户模式了(即运行级别1)。

  系统正在运行时,telinit命令可更改运行级别。运行级别发生变化时, init 就会从/etc/inittab运行相应的命令。

  四、/etc/inittab中的特殊配置

  /etc/inittab中,有几个特殊的特性,允许init重新激活特殊事件。这些特殊特性都是用第三个字段中的特殊关键字标记出来的。比如:

  1. powerwait

  允许init在电源被切断时,关闭系统。其前提是具有U P S和监视U P S并通知init电源已被切断的软件。

  2. ctrlaltdel

  允许init在用户于控制台键盘上按下C t r l + A l t + D e l组合键时,重新启动系统。注意,如果该系统放在一个公共场所,系统管理员可将C t r l + A l t + D e l组合键配置为别的行为,比如忽略等。

  3. sysinit

  系统启动时准备运行的命令。比如说,这个命令将清除/tmp。

  上面列出的特殊关键字尚不完整。其他的关键字及其使用详情,可参考你的inittab手册页。

  五、在单用户模式下引导

  一个重要的运行级别就是单用户模式(运行级别1),该模式中,只有一个系统管理员使用特定的机器,而且尽可能少地运行系统服务,其中包含登录。单用户模式对少数管理任务(比如在/usr分区上运行fsck)而言,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需要卸载分区,但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所有的服务系统已被杀死。

  一个正在运行的系统可以进入单用户模式,具体做法是利用init,请求运行级别1。内核启动时,在内核命令行指定single或emergency关键字,就可进入运行级别1了。内核同时也为init指定命令行, init从关键字得知自己不应该采用默认的运行级别(内核命令行的输入方式和你启动系统的方式有关)。

  有时,以单用户模式进行启动是必要的,这样一来,用户在装入分区之前,或至少在装入分散的/usr分区之前,能手工运行fsck(在分散的文件系统上,任何活动都可能使其更为分散,所以应该尽可能地运行fsck)。

  如果自动化的fsck在启动时失败了,启动脚本init的运行将自动进入单用户模式。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系统使用不连贯的文件系统,这个文件系统是f s c k不能自动修复的。文件系统不连贯的现象极为少见,而且通常会导致硬盘的不连贯或实验性的内核释放,但最好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由于安全上的考虑,在单用户模式下,启动外壳脚本之前,配置得当的系统会要求用户提供root密码。否则,它会简单地为L I L O输入合适的一行代码,以r o o t的身份登录(当然,如果/etc/passwd已经由于文件系统的问题而不连贯了,就不适合这里的原则了,为对付这种情况,你最好随时准备一张启动盘)。

  不同的运行级有不同的用处,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形来设置。

  例如,如果丢失了root口令,那么可以让机器启动进入单用户状态。在启动后的 lilo 提示符下输入:

  init=/bin/sh rw 使机器进入运行级1 ,并把 root 文件系统挂为读写。他会跳过所有系统认证,让你可以使用passwd 程序来改变root口令,然后启动到一个新的运行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530761333 发表于 2010-10-27 15: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4. nano 和 vi编辑文件的命令 和 cat 以及 more显示文本文件

nano是一个小巧自由,并且友好的编辑器,我认为nano更适合初学Linux的朋友使用。我们现在只学习怎样编辑一个文件以及怎样保存。

nano 文件名

如果你写的文件名已经存在,那么就打开并且编辑,否则就建立一个新的文件。编辑的方法还用说吗?呵呵,当你想要退出的时候,按ctrl+x,nano会问你是不是保存编辑的文件。按Y就是保存,按N就不保存。

nano最大好处在于用户可以不用记忆太多的操作键,大部分常用的功能的操作方法都在屏幕下放列出了。新手需要注意的是“^X”就是按住ctrl键不放再按X的意思。

下面简单的介绍vi。vi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编辑软件。它太庞大了,足够写一本书专门来讲解。我们这里从使用的角度出发,讲一下vi的用法。
vi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命令模式,一种是编辑模式。进入vi以后,默认处于命令模式。

现在我们执行vi LoveLetter。进入以后,按一下键盘上的Insert功能键或者i键可以进入编辑状态,可以插入字符,再按一下Insert变成复盖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很容易体现,大家尝试一下就可以了。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可以移动光标。基本的编辑命令和Windows里面没有区别。是不是很容易呢?当你把需要的内容输入完成以后,我们要保存,这时候按一下ESC键从编辑模式回到命令模式,首先输入一个冒号“:”,也就是按住SHIFT键不放再按分号“;”这样首先输入一个“:”,然后,输入w,回车,就可以保存我们编辑的内容到LoveLetter文件。现在我们按一下Insert就可以继续编辑。再按ESC,输入“:”,再按w又可以保存。可是现在我们不需要保存,我们想要不保存就退出,怎么做呢?当我们输入w的时候是write的意思,保存,那么我们输入q就是quit退出的意思。好,输入q,回车,vi提示我们刚才进行的修改还没有保存,所以记住!一旦需要放弃我们的修改,不能直接用q命令退出,而需要用“q!”命令。输入q!,好了,退出了。
我们想看看我们刚才编辑的LoveLetter是不是真的保存好了,再vi LoveLetter,ok,看到了吧?现在我们想要直接退出,就可以只输入“:q”就可以了,不用输入那个“!”因为我们没有修改文件内容。如果我们修改一下这篇文章,我们在退出的时候可以输入“ESC : wq”就可以了。不需要把w和q分成两次输入。

vi的最最基本用法说到这里差不多了,要是你还想多了解一些vi的知识,在进入vi以后直接按F1就可以了,有详悉的帮助和教学。

其实刚才我们想要看一下编辑的LoveLetter是不是保存好了,不用再vi进去的,只需要用命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官方站 ( 皖ICP备16010102号 )star

GMT+8, 2025-5-14 15:02 , Processed in 0.04052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